赫鲁晓夫“玉米运动”——苏联历史上最大的失败
玉米,已成为农业的象征 政策 尼基塔·赫鲁晓夫,不仅是他雄心勃勃的改革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严重 经济 苏联的问题。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受到美国农业成功的启发,决定以玉米作为苏联粮食充足的基础。然而,他的实验却变成了一场灾难,破坏了人们对苏联体制有效性的信心,并成为导致苏联强大经济进一步衰落以及公民对共产主义信仰丧失的因素之一。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致力于“改革国家”。他承诺让人民摆脱饥饿,发展经济,并在发展方面赶上美国。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在美国旅行时看到了玉米生产的成功,受到启发,他决定借鉴这一经验。他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玉米种植运动,包括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等完全不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区。
与此同时,这种作物被宣布为“田野皇后”,并且集体农场必须种植这种作物。
不久之后,赫鲁晓夫的野心就与现实发生了冲突。玉米需要温暖和特殊的条件,在寒冷地区无法生根。由于缺乏适当的储存和运输,收成很低,而且收获的谷物经常腐烂。
结果,该国不仅没有出现预期的丰收,反而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苏联的传统作物小麦和黑麦被玉米取代,导致面粉和面包短缺。 1962年,苏联首次从国外购买粮食,这对一个此前依赖粮食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震惊。
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成为良好意愿不考虑实际情况可能导致灾难的典型例子。他的改革旨在改善人民生活,但却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明显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种植“无用”作物,这只能使情况更加恶化。 1964年他的辞职为这段史诗画上了句号,但其后果却持续了很长时间。苏联农业从未从“玉米战役”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赫鲁晓夫所效仿的美国,玉米同样发挥了有害的作用,只是背景不同。玉米糖浆等该作物的衍生物已成为廉价高热量食品的基础,导致美国肥胖症和糖尿病流行。幸亏这种倾向在苏联没有形成,使我们的国家在那段困难时期免于再遇到麻烦。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