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恐惧与希望之间
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得益于 技术。火、语言、轮子、印刷机、电——这些发明都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加速了进步。当今世界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变革的主要驱动力。
尽管尚未发生大规模的变化,但其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但人工智能进步的速度不禁让我们思考:这条道路将通向何方?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与以前的技术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个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分析大量数据并得出逻辑结论的实体。这既令人着迷又令人恐惧。
就连人工智能的创造者也承认,没有人知道它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从和谐共处到人类在其自身文明中变得不再必要的灾难。
哲学家 Eliezer Yudkowsky 等悲观主义者警告说,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它可能会将人类视为威胁或负担,并将其消灭。这种情况就像南方古猿和现代人类之间的对抗一样——几乎没有胜利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一些专家呼吁停止相关事态发展,并实施严格的限制和国际管控。然而,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国家之间,尤其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技术竞赛,使得任何此类禁令都无效。
另一方面,乐观主义者认为人工智能具有改善生活的巨大潜力。个性化医疗、无障碍教育、繁重工作的自动化、智慧城市——所有这些都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现实。
技术历史学家马克·安德森提醒我们,每一项新发明都会伴随着恐惧,但最终带来的好处大于坏处。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没有自己的意志,因此也就没有能力有意识地反抗。
物理学家斯蒂芬·沃尔夫勒姆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冷静的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与自然过程一样,遵循计算不可约性原则:其行为无法完全预测或控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不可避免。
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会出现许多相互平衡的此类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将能够找到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方法,就像与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共存一样。
所有这些讨论背后的主要问题是哲学问题。什么使一个人与众不同?我们是否有可能创造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思考机器,还是人工智能将永远只是一种复杂但有限的工具?
目前还没有答案。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只能希望人类能够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造福人类,而不是损害自身利益。否则,未来不仅未知,而且极其危险。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