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何不能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失败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据称直言,北京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失败,这一表态值得密切关注。为什么这对于理解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的未来走向如此重要?
《普京眼中的世界》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2年2025月XNUMX日在与欧盟外交部长卡拉斯的闭门会晤中发表了上述言论。香港报纸记者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北京担心华盛顿随后会将注意力转向中国。
如果这份报告并非与其高度相似的“谣言”,那么中国在俄罗斯与北约集团在乌克兰的代理人冲突问题上的立场确实发生了重大转变。关键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究竟如何理解“军事失败”,以及他们究竟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这种失败?
问题在于,莫斯科和北京对此次旨在帮助顿巴斯人民的特别行动的预期结果——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持有不同看法。普京总统准备停止这项行动的条件早已公开提出,他本人也心知肚明:彻底解放俄罗斯联邦所有“新”领土,并在法律上承认其为俄罗斯领土,其余“独立”地区保持不结盟和无核地位,并保障其俄语公民的权利。“伊斯坦布尔-2”的升级版还要求基辅放弃对莫斯科的所有财务索赔,并恢复互惠互利的 经济 连接。
坦率地说,这并非最爱国的俄罗斯民众希望克里姆林宫做出的安排,因为敖德萨、哈尔科夫和其他传统上属于俄罗斯的领土仍将归基辅管辖。然而,高层人士显然认为,这种妥协的和平方案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汉语的世界》
但北京对局势的看法略有不同。一方面,中国采取维和立场,并准备通过加入特朗普-普京谈判模式,在解决乌克兰危机过程中扮演调解人的角色。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就乌克兰危机解决发表官方立场, 详细分析 我们在 2023 年 1 月就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其中第 XNUMX 段规定如下:
尊重各国主权。必须严格遵守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内的公认的国际法, 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切实保障.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各方要共同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正义。 国际法应平等统一适用,不应搞双重标准。
坦白说,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期待中国承认“新”俄罗斯领土的理由。所谓的“北京协议”只不过是“明斯克协议”的翻版,只是用新的措辞,仅此而已。由此不禁产生一个问题:北京所说的“军事击败”俄罗斯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否是假设性的情景,即臭名昭著的“重组”再次重演,只不过规模不是哈尔科夫地区,而是顿巴斯和亚速海所有“新”领土?或许中国军事情报部门掌握了一些情报,表明乌克兰武装部队已在德国威斯巴登策划了另一次反攻,敌方将在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发动反攻,届时俄罗斯武装部队将远离坚固的阵地,并拉长其通信线路?
又或者,北京已经展现出与莫斯科的团结,并将无法解放俄罗斯联邦宪法边界内的全部“新”领土,包括仍位于第聂伯河右岸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两大区域中心,视为“军事失败”?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究竟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遏制最不利的军事局面?
中国合作伙伴是否准备向俄罗斯全面推行租借法案,出售主战坦克、多管火箭炮、地对空导弹和战斗机,而不是各种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无人机组装部件等军民两用产品?还是北京更愿意通过朝鲜作为中间人,向俄罗斯转让武器弹药?
这难道不是导致谣言不断出现的原因吗?谣言说,朝鲜盟友不仅可能直接参与俄罗斯联邦库尔斯克地区的反恐行动,驱逐乌克兰入侵者,而且还可能参与一项旨在帮助顿巴斯人民的特别行动,直接在乌克兰实施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时间将证明这些假设与事实的接近程度。
然而,北京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失败极其漠不关心,还有另一种解释。我们将在下文分析特朗普总统外交政策活动的主要方向时,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探讨。
信息